当前报道:上海科技馆月底闭馆改造 两位达人讲述特殊情缘

解放网   2023-03-27 18:08:10

上海科技馆本月底闭馆改造,两名科技达人讲述与科技馆的特殊情缘


【资料图】

“科技馆科学启蒙助我走上科研道路”

■本报记者 俞陶然

上海科技馆本月底闭馆、启动升级改造工程的消息传出后,很多市民想赶在闭馆前,特地去看一下这座承载他们多年记忆的科普场馆。

这些市民中,有两位在科技领域工作的博士,一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,他走上科研道路与科技馆息息相关;另一位是在上海读大学的科研人员,他也经常去科技馆做科普达人。

高温超导材料专家从这启蒙

“科技馆对我的影响非常大,我小时候经常去那里,基本上都是蹭进去的,不用买票。”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佳敏博士笑道。之所以能“蹭”进场馆,是因为机器人比赛、“明日科技之星”等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常在上海科技馆举行,朱佳敏从小喜欢研制机器人,因而成了科技馆的常客。每次他以参赛者身份免票进入科技馆后,都会在比赛结束后细细游览一番。

在他看来,上海科技馆是全国最棒的科普场馆,充满了既有科技含量又富含趣味的展品,可以开拓儿童和青少年的眼界,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。摸一下就能让头发竖起来的静电设备、孩子可以骑的不倒翁自行车、来自非洲稀树草原的动物标本……讲起这些展品,朱佳敏记忆犹新。“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可视电话的心情,好惊奇!那时功能手机也没有普及,观众就能在科技馆体验未来的可视电话,看到屏幕上的通话人像,这个展品的设计很有前瞻性。”

作为小发明家,朱佳敏不仅在科技馆玩得不亦乐乎,还通过参观和事后查阅资料、请教老师,学到了很多知识。比如在“电磁炮”展品前,他拍了展板照片,展板介绍了这种大炮的科学原理:“炮弹发射,是它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不断获得加速度的结果。当炮筒的仰角合适时,就能击中目标。”什么是交变磁场?它为何能让炮弹获得加速度?小朱参观后就研究了一番。如今,他已成长为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,每天都和电磁打交道。朱佳敏说:“科技馆的科学启蒙,推动我走上了这条科研道路。”

在科技馆给孩子讲述航天梦

郭玮宏博士第一次去上海科技馆,是在复旦大学读本科时以志愿者身份在那里服务一周。这么多的展品、这么大的场地,让小郭喜欢上了科技馆,从此成为常客。

作为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、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,郭玮宏多次参加“达人带你逛”“遇见@科学家”等上海科技馆的品牌活动,为孩子们讲解航天航空知识,还带他们参观馆内航天展区,边逛边科普。

《我有一个航天梦》是郭玮宏的科普演讲题目。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,他研究照明与光生物效应、空间光电技术等方向。“神舟飞船的照明灯具是我参与研发的,它对灯具的强度、性能稳定性要求非常高,需要在模拟太空环境的高低温环境下连续测试两周。测试期间每天24小时不能间断,那时我值夜班做测试,很艰苦。好在我们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,确保照明灯具通过了测试。”这位青年科学家的讲述,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了长大后投身科技创新的种子。

建议布展方式不要太深奥

根据计划,上海科技馆的升级改造涉及人工智能、量子科学、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,将运用虚拟现实、人机交互、数据可视化等技术,全面提升科学前沿性和观众体验度。

朱佳敏觉得,上海科技馆的升级改造工程不但要完成硬件升级,还要实现软件升级,通过举办学术报告、科普讲座等活动,把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集聚在一起,让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与科学家交流,从小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。科技馆还可以成为集聚创客的平台,吸引各个年龄段的创客来这里研制机器人等作品,增加科普场馆的创新浓度。

郭玮宏建议,馆方应从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出发设计展项,布展方式不能太深奥。“我参观上海天文馆时的一个感觉是,有些展品虽然做得很好,但太深奥了。比如有个显微镜看陨石的互动展项,很多成年人也不会操作,别说小朋友了。”他希望科技馆的新展品设计得好玩点,吸引孩子们来玩来体验,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传播科学知识。

(来源:解放日报)

猜你喜欢

[ 最近更新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