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
5月24日上午,枣庄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新闻发布会举行。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,枣庄市委、市政府研究制定了《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(2023—2026年)的意见》,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。
枣庄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邵士官,市政府副秘书长、市商务局局长、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岳增波,市政府副秘书长、办公室主任,市大数据局局长宋厚银,市发改委党组成员、市城市转型促进中心主任秦魁,市工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张广磊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,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、市文明办主任孙海鹏主持发布会。
邵士官介绍说,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。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,多次强调“工业是立国之本”“制造业是强国之基”,为工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遵循。山东省委、省政府相继召开全省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工作会议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,将工业经济作为“头号工程”部署推进,释放了举全省之力大抓工业的鲜明信号。作为老工业基地,工业是枣庄的看家饭碗,也是求变图强的重要支柱。为贯彻省委、省政府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,市委、市政府在深入实施“工业强市、产业兴市”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基础上,研究制定《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(2023—2026年)的意见》,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,聚焦“强工兴产、转型突围”目标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、突破园区、育强企业,着力培育壮大“6+3”现代产业体系,从2023年开始,力争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工业倍增,乘势而上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突围、再创辉煌。
确立“四个目标”,坚定工业倍增努力方向。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目标引领。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是在推进 “工业强市、产业兴市”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,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顺势而为、借势而起、乘势而上,持续推动工作重心向工业聚焦、力量向工业集中、资源向工业倾斜,千方百计促进工业经济做大做强。为此,市委、市政府科学制定了工业总量倍增目标,并配套夯实企业倍增、投资倍增、园区倍增三个支撑,确保目标可及、措施可行、成果可溯。在总量倍增方面,从2023年开始,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,力争实现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,打牢工业基础、做大工业底盘。在企业倍增方面,鼓励企业科学制定年度“登高”计划,到2026年底,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800家、力争达到2000家,“四上”企业达到5000家,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900家,营收过100亿元企业达到10家、过30亿元企业达到30家、过10亿元企业达到60家,上市企业达到10家。在投资倍增方面,争取每年新招引落地过10亿元项目80个、过50亿元25个、过100亿元10个,每年谋划省市重点项目不低于260个,其中实施类重点工业项目占比超过60%,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年均投资增长15%以上力争超过20%,切实以有效投入支撑发展提速。在园区倍增方面,推动枣庄高新区和各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、规上工业产值及利润、亩均销售收入、亩均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,力争枣庄高新区和滕州经开区在全国考核中每年前移5个位次以上,各开发区在全省分类考核中每年都要“争二等冲一等”,实现位次前移,全面提升各类园区的产业能级和发展质效,力争到 2026年底产值过1000亿园区1个、过500亿园区1个、过300亿园区3个、过200亿园区2个。
实施“七大行动”,明确工业倍增实现路径。把蓝图变成现实,必须咬定目标明确路径。实施先进制造业培育行动。强化“链长+链主+联盟+基金”工作推进机制,健全完善技改服务商联盟运行机制,推动六大先进制造业量质双升,力争到2026年年底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%。实施锂电产业集聚行动。制定实施《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》,认真抓好锂电产业发展规划落实,持续办好中国(枣庄)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,高效利用规模2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,加快建设全省首位、全国领先的锂电产业集聚区,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“中国北方锂电之都”。实施企业对标登高行动。深入推进企业上规、上市、上云、上榜“四上”工程,加快企业升规纳统,加速企业上市进程,加强智能化场景应用,加力企业年度“登高”计划落实,推动企业提质扩量、倍增发展,实现全省企业百强突破。实施工业园区升级行动。按照“一区一主导”“一区一特色”原则,科学合理确定各园区主导产业,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,实施园区“亩均效益”评价改革领跑者计划,推动园区主要工业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—5个百分点。实施链式招商突破行动。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,实行招商引资“一把手”工程,坚持市级领导帮包、项目专员服务、联席会议推进等机制,构建产业项目一链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,提升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,力争到2026年每年新开工重大工业项目50个,新竣工25个。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。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,加快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,健全“1+10+N”科技创新体系,深化科技攻关揭榜、首席专家组阁、项目经费包干等机制改革,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,力争2026年底全市“四新”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%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%。实施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行动。坚持抓工业带产业、促产业、兴产业,促进“一产向后延、二产两头连、三产走高端”,统筹推动高质高效农业、新型商贸物流业、特色文旅康养业倍增发展,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共进、融合发展,力争到2026年底高质高效农业、新型商贸物流业、特色文旅康养业营收分别达到500亿元、1600亿元、200亿元。
落实“四项政策”,加大工业倍增支持力度。市委、市政府按照“贡献越大支持力度就越大”原则,研究制定四项支持政策,通过“真金白银”奖补按下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“快进键”。支持企业扩规提质。对符合要求的新增“四上”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,对三年营收年均增长25%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按照营收增量的 1%给予最高不超过企业全额税收增量的奖励,对存量企业实施的总投资过亿元的扩能扩产项目、新增产能项目享受招商引资项目同等政策,对投资项目建设十万级、万级、千级、百级标准的清洁无尘车间给予装修补贴等。支持企业梯度发展。对营收首次突破30 亿元、50亿元、100亿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“过门槛”奖励。对首次入选山东省综合企业100强、工业企业100强、民营企业100强的企业,首次认定的国家级、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,首次认定的国家级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,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和首次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、省级瞪羚企业,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。支持企业研发创新。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三年年均增长30%且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.5%以上的企业,以及新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、技术创新中心、产业创新中心、工业设计中心(研究院)、企业技术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,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。加大“一事一议”支持。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、技术改造升级项目、高端人才团队项目等引领性强、贡献度大的项目,采取“一事一议”方式在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精准支持。
强化“四项措施”,凝聚工业倍增强大合力。实现工业倍增,必须完善机制、压实责任、凝聚合力。强化组织领导,成立枣庄市实施“工业倍增”计划领导小组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。各区(市)、枣庄高新区明确专班负责,构建上下联动、横向协同、齐抓共促的工作格局。强化要素保障,坚持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,完善土地、资金、能耗、水资源等要素保障市级统筹机制,加强市区两级资源统筹调配,最大限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。优化营商环境,落实《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,优化“午间不断档、全年不打烊”“不见面审批”服务,开展“枣庄企业家日”活动,完善市、区(市)联系帮包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服务机制,建立企业反映问题闭环办理机制,制定政企交往“正面清单”,切实让广大企业家感受到枣庄“营商之变”,安心舒心放心在枣庄投资发展。强化督导考核,建立协调推进和调度督导机制,实行“月通报、季排名、年考评”制度,研究制定市工业倍增计划考核评价体系,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并通报测评结果,切实在全市形成“紧在平时、干在当下、成在实处”的良好氛围,全面汇聚“强工兴产、转型突围”的磅礴之势,齐心协力把重塑枣庄老工业基地辉煌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