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“广东好人”骆己福:摆渡40载,为村民搭起沟通外界的桥梁
近年来,广东各地涌现了许多身边好人,诚实守信、见义勇为、敬业奉献、孝老爱亲、助人为乐……这些暖心的善行义举不仅提升城市的文明高度,也鼓舞着人们奋力前行。
骆己福生于1959年,是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居民。自1983年起,为了方便当地群众出行,他始终坚守对村民的承诺,在下园村渡口做了40年的摆渡人。
【资料图】
下园村位于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西北部武江河西岸,村民沿武江而居,与镇区的直线距离仅仅约6公里,但由于河面上没有桥,要去镇上办事,只有靠渡船过河,否则就要绕行近数十里路。
现年63岁的船工骆己福,从1983年开始就在这小小的武江河渡口上摆渡,为西岸的下园村2000多人搭起了沟通外界的便捷桥梁,尽管每年收入并不高,可他一干就是将近40年,从未间断。
骆己福
从渔民到摆渡人
1983年,骆己福为补贴生活,添置渔船在武江河上成了渔民,起初他以打鱼为主,遇到需要渡河的村民,也顺带接送一下。天性老实、乐于助人的他一直都是秉着“要过河的都是要办事的”想法,只要看到有人需要,他都停下自己的事情先送人渡河。
随着要渡河的村民越来越多,骆己福又长期在武江边上打鱼,他的渔船也渐渐地变成了帮助村民过河的渡船,村民也感恩适当给一些渡船的费用。
后来村委发现渡河的村民越来越多,便正式设立小渡口,并与他沟通商量聘请其作为摆渡人,让下园村的村民有了固定的出行地点和时间。从此,骆己福正式开启了他摆渡生活,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接手就干了将近40年的时间,14000多个日夜,来来往往游走于河道之间约30万次,平均每天需要摆渡约25次。无论风吹雨打,无论骄阳烈日,他都坚守在岗位上,每天起早贪黑坚持自己的摆渡工作,任劳任怨,平安护送每一位乘渡者。
因骆己福的家不在下园村,作为唯一的摆渡人,为了能每天按时护送村民往返,他甚至还在小渡口旁边搭建木屋,居住下来,省下从家里到下园村渡口的来回时间。平时,这位摆渡人几乎很少回家跟家人团聚,偶尔也是在个别节假日与家人吃口团圆饭就匆匆赶回岗位。他常说,“摆渡人”是一份枯燥古老的职业,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一份工作,趁现在自己身体还可以、还能做就尽量做好这一份工。
勇救落水群众
2021年5月10日20时许,正准备摆渡送群众过河的他,忽然听到有人呼喊:“快救人呀!有人跳河了!”骆己福和另外一名赖先生循声望去,只见距离渡口河岸六七米处的河面上有人在水中不停挣扎,其挣扎的力度也越来越弱。
为尽快将跳河轻生者救上岸,挽救其生命,两人来不及多想不约而同跳入河中,快速游到落水女子附近施救。因该女子体形较重,两人首次施救无法将其有效移动,第二次施救时,两人密切配合,成功将落水女子救回岸边。事后骆己福说:“当时什么也没有多想,一心只想救人,不愿意看到活生生的生命在眼前消失。”
据附近村民回忆,近40年其间,骆己福下水救人并非一两次,仅在此渡口就先后救起落水人员10余名,算上经常偷跑到河边玩水、游泳的小孩子可达几十人。
骆己福日复一日地在平凡的岗位上,做出不平凡的事,尽心尽责,不怕苦不怕累,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都投身于此,守护着每位乘渡人员。(陈伟峰)
(南方网)